一位6歲女童身體一直都很健康,卻因幾顆蛀牙,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心臟瓣膜「被吃掉」,十分駭人。台大兒童醫院心臟科醫師陳俊安就在臉書分享以上案例,掀起熱議。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陳俊安在貼文開頭表示,「不過就是幾顆蛀牙」,一名6歲孩子過去都很健康,也沒有心臟病,卻因為幾顆爛牙,變成台大兒科晨會的討論個案,從蛀牙跑進血液中的細菌聚集在一起,吃掉她的瓣膜,且隨著血液侵犯全身各個角落,「是的!真的是你想得到的,器官一半以上都有被細菌破壞的證據」,這個病叫「感染性心內膜炎」。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陳俊安解釋,一旦進入血液的細菌多到在瓣膜上形成一大坨細菌斑,並趁抗生素發揮作用前伺機擴散全身,此時的死亡率,會比很多先天性心臟病還高幾十、幾百倍。
陳俊安指出,門診的病人應該都聽自己說過這個病,即使有些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本身就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危險群,但仍要強調兩個重要的觀念:
1.平常把牙齒顧好最重要,而不是到要做牙科治療前才在擔心要不要做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防。
2.一旦出現莫名的發燒 (沒有任何感冒等症狀) ,即使只是38度多的微燒,只要燒超過3至5天,就要趕緊來醫院評估是否有可能是感染性心內膜炎。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他警告,簡單來說,高風險族群平常就要認真顧好牙齒,莫名發燒時,更要提高警覺。
或許有家長會問「咦?這孩子本身又沒有心臟病,不也是得了感染性心內膜炎?」陳俊安直言,這正是再次強調「風險」的概念,沒有心臟病只是低風險,不是零風險,正說明不是高風險族群,反而更容易輕忽一些重大疾病的初期徵兆,希望這孩子能度過難關。


翻攝自臉書 (兒童心臟會客室: 聊聊孩子們的心事)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美國德州一名71歲不具名的婦人去年去露營時,使用自來水沖洗鼻腔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 (brain-eating amoeba) 的「福氏內格里原蟲」 (Naegleria fowleri) ,4天內出現嚴重神經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和意識改變,即便送醫治療,仍在8天後不幸身亡。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IDRAP》報導,婦人在露營期間,使用營地RV供水系統的自來水沖洗鼻腔,怎料4天內出現高燒、意識改變等嚴重神經症狀,家人緊急將她送往醫院治療,8天後因癲癇發作死亡……【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

示意圖,翻攝自Aikhan / Wikimedia Commons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