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便当或营养午餐配菜的种类不多,除了主食外,不外乎就是萤光咖哩、三色豆或者炒青菜之类的,漫画家叶明轩曾列出台湾常见的12道「难吃的便当配菜」!而以下这个被暱称为「电话线」的食物同样上榜,大家都不陌生,有趣的是,虽然吃品尝过,但你肯定叫不出它的名字。

示意图,翻摄自nytimes
菜贩廖炯程时常在脸书分享有关蔬菜的告种知识,他日前发文表示,最近在研究海带家族,看到令人怀念的滋味「电话线」,现在的小孩可能没有电话线的共鸣,家里的小孩只认得wifi的图案,但查完资料后发现,自己也认不得。

翻摄自脸书 (廖炯程)
廖炯程指出,有一种便当配菜,长得像阿嬷的电话线,黑黑卷卷的、吃起来又Q又有点韧,常被大家暱称为「电话线」,他笑说「咬下去像在咬一段旧日的记忆!」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叫「海茸」,正式学名是「丛梗藻」,人称「南极公牛藻」。

翻摄自自由时报
至于为什么叫公牛?廖炯程解释,一整条海藻最长可以飙到十公尺,粗得像牛筋,质地还像皮革,说它是「海藻界的猛男」,一点也不为过。
廖炯程坦言,从小就在怀疑「这个电话线,是不是加工卷出来的?大自然怎么会有产物长这个样子!」事实上,为了长时间的运输到世界各地,海茸采收后,必须先切条干燥,到了销售地后经过泡水,它的细胞组织会吸水紧缩,自然卷起来,变成大家看到像螺丝的卷卷模样,「根本不是谁站在那边一条一条卷出来的好吗?不过海带结的确是一个一个打出来的。」

翻摄自脸书 (廖炯程)
廖炯程回忆,小学营养午餐最常出现的版本是「塔香素海螺」,配着九层塔、洋葱、红萝卜丝快炒,看起来很像螺肉,其实一点都不是,那口感根本不像螺,是一种海洋口香糖混皮革的综合体,即便同学不喜欢,但自己很爱吃。

翻摄自脸书 (我爱全联-好物老实说)
「电话线」之所以会很常出现在便当里,廖炯程解释,一方面是因为它平价、耐放、冷热皆宜,非常适合大量制作与出餐,尤其菜价高涨的时候,它就是配菜界的补位打手,根本是超级食物。

翻摄自脸书 (爆废公社)
此外,廖炯程直言,「电话线」虽然口感滑溜溜,很多人不爱,但它的营养成分强到不行:含有丰富水溶性膳食纤维,帮助肠道代谢、控制血糖;是天然的高碘来源,对甲状腺功能、孕妇胎儿发育都有帮助;钙质高到可以当作牛奶替代品,素食者与乳糖不耐者的好朋友;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胆固醇、护血管、改善免疫力。
此外,廖炯程提到「吃了一辈子才知道是舶来品」,原来自己吃了30多年才知道,「电话线」是一种进口藻类,主要来自智利、纽西兰等地,在南美洲「海茸」是满常见的食材,当地人会把它切成小块,用来做凉拌、炖煮、拌饭,还会加进海鲜汤里提鲜,「原本人家是拿来切丁,做沙拉拌橄榄油的,只有台湾会整条拿去爆香炒塔香,真的是文化差异吃出来的奇景!」

翻摄自脸书 (叶明轩)
最后,廖炯程感叹,但这一切,都被一句「像电话线」盖过,也许大家不是讨厌「海茸」,而是没遇到对的料理方式,他呼吁「下次吃到便当里的电话线,不妨慢慢嚼一下,想想这些黑色卷卷的电话线,接通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深海里,这一顿午餐是不是也多了点浪漫?」



翻摄自脸书 (廖炯程)
很适合当下酒菜!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