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学习,教育部将自2025年9月新学期起,于高中以下学校实施「手机集中管理」原则,部长郑英耀5月14日表示,修正后的《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校园行动载具使用原则》已与家长、教师、校长团体进行充分讨论,仅剩最后行政程序,预计下周公布具体细节。然而,此举却引发部分民众反弹。

示意图,翻摄自《善意的竞争》
根据《ETtoday新闻云》、《公视新闻网》报导,据政策精神,学生入校后须将手机集中保管,但具体管理方式将尊重各校自订,采取因地制宜的作法。对此,教育部建议,可建立如「养机场」的统一集中保管制度,但不强制使用单一模式。

示意图,翻摄自《善意的竞争》
消息曝光后,家长团体纷纷表达支持,认为应依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管理方式,国小、国中可偏向集中保管,高中则可加入自主管理与数位素养教育;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王瀚阳则指出,现行原则过于模糊,期盼透过统一修订带来更具体的执行依据。
实际上,目前已有部分学校落实手机管理措施,例如:台南某中学规定,学生于第一节课前将手机缴交至讲台前手机柜,由教师上锁保管至放学;但也有不少高中采取不同策略,比如:高雄中学校长庄福泰称,该校仅规定学生「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其余时间采学生自主管理,若教师课堂上有需要,仍可使用手机辅助教学。

示意图,翻摄自公视新闻网
而台北市万芳高中校长李冠达则提到,该校国中部设有手机柜,高中部则视教师需求决定是否设置锁柜,也坦言「保管责任问题」是学校顾虑重点,若一个班级有30支手机,总价值可能高达7、80万元。
事后,教育部强调,此举背后有明确的数据支持,据 iWIN 网路内容防护机构统计,113年度我国儿少每日上网平均时间已达3.96小时,首次接触网路年龄从8.7岁降至7.1岁,且在112年受理的3007件网路申诉案件中,色情案件占58.3%、暴力占11.64%;不仅如此,网路也被视为造成青少年焦虑、自伤与忧郁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

示意图,翻摄自pexels
为协助家长共同管理,教育部也预计与3大电信业者合作,在9月开学前于指定门市提供手机限制设定与安装服务,家长只需携带教育部宣导文宣并签署同意书即可参与,详细办法将另行公告。
不过,尽管政策出发点为学生福祉,但在实务面仍引发不少讨论,例如:公民教师黄益中就在社群平台发文吐槽,国中小集中保管手机较易推动,但高中学生学习需求与自主性较高,「以为高中职可以保管手机的大人们,可见真的没有在高中现场教过书,不要奢想把国中国小那一套放到高中职来,「到底是天真还是无知?大家真的可以想一想。」

示意图,翻摄自《善意的竞争》
同时,也有学生在社群反映,有些课程确实需要手机,或学校已导入平板与网路结合的教学模式,盼政策在推动过程中兼顾弹性与尊重多元需求。
目前,多数高中表示将待教育部公告后,召集学生、家长及教师代表讨论细节,以凝聚共识并拟定适合自身校园的管理机制。

示意图,翻摄自pexels
↓继续看下一则新闻↓
大台北地区停车格可遇不可求,机车族尤其要留意!台北市停车管理工程处公告,自5月15日起,将正式试办「路边机车与大型重型机车共用格位计画2.0」,开放14处指定路段的机车格供红牌及黄牌大型重机与普通机车共用停放。

示意图,翻摄自pexels
根据《TVBS新闻网》、《中时新闻网》报导,目前北市重型机车数量已逼近3万辆,但仅有94处公有停车场、提供342格大型重型机车专用格位,且路边仅设置18格,远远不足。为因应重机日益增加的停车需求,北市停管处扩大共用格政策,从原先仅试办两处路段,增至14处……【更多内容请见下方延伸阅读】

示意图,翻摄自中时新闻网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