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辨色力正常的情況下,同一種黃色大家卻有不同的解讀?其實是用路人對「黃燈」的定義各不相同,騎車開車看到綠燈轉為黃燈,此時該踩油門加速,還是該踩煞車減速?

示意圖翻攝自Threads
一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有感而發:「冷知識:這個東西 (黃燈) 是叫你減速,不是叫你加速的。」底下網友紛紛抱怨:「如果當下速度沒有本事在停止線前停下來就麻煩衝過去,一堆人喜歡黃燈急煞結果又停在待轉區甚至斑馬線上面的,真的不如不要停」、「冷知識:如果你快過線了來不及煞車就需要加速通過,突然急煞反而會造成後方車輛追撞的危險」、「我覺得最X北的是那種,一開始都慢慢開慢慢騎,把後面的車都擋住,然後一看到黃燈就加速 讓後面一群慢慢等紅綠燈」。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06條第4項說明:「圓形黃燈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及行人,表示紅色燈號即將顯示,屆時將失去通行路權。」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曾宣導遇黃燈時,若駕駛人已超越停止線進入路口,應儘速通過;如尚未過線則應減速停車,同時注意後方來車,避免追撞事故發生。

翻攝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要是硬搶黃燈結果變成紅燈亮之後才通過停止線,則會被判定為闖紅燈。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3條:「汽車駕駛人,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者,處新臺幣1,800元以上、5,400元以下罰鍰。」

翻攝自Threads
汽機車族注意,遵守交通安全之外也要守護呼吸健康。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從2021年開始,將壽山動物園、駁二藝術特區及澄清湖等地區劃設為「空氣品質維護區」,要求受管制的汽機車輛必須排氣檢驗合格,才能進入空維區。特定車輛違規將面臨2,000元以上罰鍰,今年開始還有新增4管制區域,都是觀光熱門地點。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表示,為守護市民健康並提升空氣與休憩品質,今年1月14日公告「崗山之眼、旗津海岸公園、紅毛港文化園區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為空氣品質維護區,管制範圍為此四處風景區及周邊道路 (紅虛線方框內) 。

翻攝自高雄市政府環保局,下同
管制對象為出廠滿5年以上燃油機車及柴油大客車,燃油機車須有「有效期限內之定檢合格紀錄」,柴油大客車須取得「各縣市有效期限內自主管理標章」,違反者將依《空氣污染防製法》規定開罰,違規機車將面臨500元罰鍰,大客車則是2,000元罰鍰。最高可罰到60,000元,並得令其限期改善,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

環保局指出,空維區將加強以科技影像辨識方式稽查車輛是否完成檢驗,今年7月1日起全時段實施管制。出廠滿5年以上的大客車、機車若完成排氣檢驗合格,行駛空維區就不必擔心受罰。不論是機車或大車車主,都可以上環境部「機車定期檢驗資訊管理系統」及「柴油車排氣檢驗資訊管理系統」,查詢相關檢測資料。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