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一名中年女性長期洗腎,近年飽受頭暈困擾,尤其在活動後更嚴重,四處求醫皆查不出病因,半年多前洗腎時,血流量不足,至員榮醫院就診,經心臟外科主任賴金湖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她罹患少見的「鎖骨下動脈竊血症候群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院方透過導管微創血管成形術及支架置放手術,讓婦人重拾正常生活。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TVBS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報導,賴金湖指出,婦人原本因洗腎血流不足,在門診接受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腋下靜脈有狹窄情形,先以氣球擴張的方式進行血管成形術打通洗腎瘻管。然而,她手術後血流仍然非常微弱,動脈壓力也很低,推測可能不單是靜脈問題,而是動脈本身存在嚴重狹窄。

翻攝自員榮醫院,下同
賴金湖表示,進一步為婦人安排血管攝影檢查後,發現她左側鎖骨下動脈靠近主動脈的開口處幾乎完全阻塞,診斷為「鎖骨下動脈竊血症候群」。
賴金湖解釋,人體頭部的血液主要由左右頸動脈及左右椎動脈供應,正常情況下,血液應由心臟向四肢與腦部流動,但患有竊血症候群的患者,因鎖骨下動脈近端阻塞,導致左側腋下動脈與椎動脈血流不足。

賴金湖補出,當患者左手劇烈活動時,因無法由鎖骨下動脈取得足夠血液,身體會反向從原本應供應腦部的椎動脈「偷血」給左手,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甚至手部無力等症狀。
婦人透露,自己頭暈多年,一直以為是洗腎引起的副作用,加上洗腎時僅量右手血壓,未曾檢查左手,所以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賴金湖進一步比對雙手血壓,發現她左右手血壓差竟超過30mmHg,這正是判斷鎖骨下動脈阻塞的重要指標之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後續賴金湖安排婦人進行導管微創治療,由於阻塞位置非常接近主動脈,需先以導絲自下方穿越阻塞處,再導入氣球擴張血管,並置放支架撐開狹窄部位,手術後再度檢查血流,發現她左側動脈及椎動脈血流皆已順暢,多年來的頭暈症狀顯著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最後,賴金湖呼籲,許多人習慣只量固定一隻手的血壓,其實左右手血壓差異也能提供重要健康資訊,若兩手血壓相差超過20mmHg,甚至達到30mmHg以上,且伴隨頭暈、手麻、手無力等情況,就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鎖骨下動脈狹窄或竊血症候群,建議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健康就是財富啊!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