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進香年度盛事將劃下句點,5月11日就是回鑾日,今年吸引32萬9118人報名相隨。然而,有網友好奇,轎班背心及紀念車票上面的「勇」字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此,臉書粉絲團「山邊媽祖粉絲團」也在臉書發文解釋了!

翻攝自臉書 (白沙屯拱天宮)
「山邊媽祖粉絲團」表示,轎班制服應該是近代的產物,因為過去的生活條件沒那麼寬裕,頭家在扛媽祖神轎不會特別做制服,所以「勇」字是當時設計者的構思。

翻攝自臉書 (山邊媽祖粉絲團)
那為何是「勇」呢?「山邊媽祖粉絲團」指出,進香這段路是個很吃體力的活,用「勇」字來勉勵扛轎的轎班以及頭家;其次,「勇」字背心在當地稱為「戰甲」,在清朝的士兵制服上,「勇」字代表的是該將軍的私兵,只效衷長官不效衷天子,且通常由漢民組成。
「山邊媽祖粉絲團」強調,籍由這個典故,可以說穿上「勇」字服,就是媽祖婆的私兵,「只為媽祖服務,只聽媽祖的,沒有人為,只有聖意,所以白沙屯和山邊媽的轎班,沒其它人可以左右他們該怎麼做,一切以媽祖的意思為主,如此方能在每年的進香途中聞聲救苦、千里賜福,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出新的進香故事,一遍又一遍的撫慰我們的心靈。」

最後,「山邊媽祖粉絲團」又分享一個「戰甲」的小知識,身著戰甲就代表是媽祖的士兵,「在我們的心目中,這是很莊嚴神聖的工作,所以就連上洗手間都要脫掉戰甲、帽子並請人保管,才能去小解!」

貼文曝光後,大家才恍然大悟,驚呼「我今年3次抬神轎,穿的衣服都是新買的,把抬神轎當做神聖的工作,敬重的心最重要」、「堅毅、執著,令人感動」、「佩服轎班人員辛苦了」、「大家都是神腳,跟著媽祖婆一起走」。

不僅如此,日前也有位眼尖的女網友,在臉書「白沙屯媽祖全球徒步聯誼會」提出自己的小發現,掀起熱議。

翻攝自臉書 (白沙屯媽祖全球徒步聯誼會) ,下同
原PO詢問「想請問有人知道進香路上,鑾轎旁會有個年紀較長的人員跟著,時不時還會向轎內請示的感覺,很好奇這個人的職務是什麼呢?是傳達媽祖指示的嗎?」 原PO丟出照片,強調「就是照片右邊這位藍衣紅臂章的長者!」

對此,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能在轎班的還當上組長,大概本身都能有通靈的能力」、「如果是袖子上有紅色臂章的,去程是拱天宮和山邊媽祖宮的爐主,回程是副爐主」、「是非常資深的媽祖傳達媽祖旨意者」、「拱天宮管理委員會執事人員」、「跟媽祖婆溝通,請媽祖婆行轎指示或指引方向」、「老轎班,升級當組長之類的」、「這等經驗非等閒之輩,值得尊敬」、「爐主、副爐主,負責住架、安全、秩序維護」。

再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該名長者的身份,直言「陳弼宏前輩,非常資深的轎班人員,目前是拱天宮委員,一生奉獻給媽祖的前輩」、「那位陳大哥,是30年以上資深扛轎人員,現在擔任扶助神轎旁的任務」。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陳弼宏今年大約63歲,在白沙屯長大,是裝潢師傅出身,國中畢業就到台北當木工學徒,從小的信仰就是媽祖,退伍那年首次去進香,並加入轎班,是第一梯扛轎人員,開始宗教人生,進香資歷41年。

翻攝自YouTube (白沙屯媽祖網路電視台)
陳弼宏某年工作時,因器材操作失誤,誤將一根釘子打進胸口,歷經7個小時才將釘子取出,醫師驚訝地問「你是拜什麼宗教啊?」他心想,自己的命就是媽祖救回來的,後來更從先遣部隊變成後援,發揮多年與媽祖同行的經驗分析事態,為香燈腳指引方向。
原來如此!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