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市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國資圖) 近日舉辦特展,介紹台灣的國寶「山椒魚」。國資圖小編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一張奇特萌照引起超過1.6萬網友按讚分享,山椒魚變成甜甜圈的模樣讓人直呼太可愛,而且這是自然現象不是人為裝飾的!

阿里山山椒魚,翻攝自玉山國家管理處
山椒魚旁邊這一圈可不是棉花糖,而是牠的寶寶!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介紹,阿里山山椒魚媽媽會先將卵囊基座固定在水中石頭上,在孵化前會一直守在卵附近,不時翻動卵串、清除黴菌、驅趕掠食者,讓卵可以順利孵化,而且護幼工作一般是山椒魚爸爸負責。一旦有卵串脫落,就會把寶寶們掛在身上「護卵」,也是因為爸媽的努力,山椒魚寶寶才能在嚴苛的環境下長大。

翻攝自YouTube (玉山國家公園) ,下同
台灣的山椒魚數量稀少,多分布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溫帶森林。台灣有5種山椒魚,分別是觀霧山椒魚 (Hynobius fucus) 、臺灣山椒魚 (Hynobius formosanus) 、南湖山椒魚 (Hynobius glacialis) 、楚南氏山椒魚 (Hynobius sonani) 及阿里山山椒魚 (Hynobius arisanensis) 。這5種山椒魚在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小鯢科中,是分布最南界、緯度最低的族群,所以是非常珍稀的國寶級物種。

山椒魚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雖然有「魚」字卻不是魚,牠們屬於兩棲類有尾目小鯢科。為何被稱作「山椒魚」?有日本古書描述山椒魚身上有日本花椒的味道而得名,台灣人沿用此稱呼,不過其實現代的日本學者表示:「沒有在小鯢科的山椒魚身上聞到花椒味道。」

由國資圖與雪霸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共同策劃的《走進雲霧森林 -探索山椒魚特展》,於國資圖總館展出,除了圖文並茂的展區,週末還會舉辦故事劇場。活動時間為4月23日到6月15日,喜歡山椒魚或是想更認識台灣國寶的話,都可以去看看呦!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