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林茶室案震惊社会,食物中毒问题引起民众担忧。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剩菜该怎么保存?关于这些问题,内分泌新陈代谢专科医师蔡明劼提醒4大基本观念,可以好好检视自己日常的饮食卫生有无疏漏。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过来抱抱我》。
蔡明劼医师在脸书粉丝专页「蔡明劼医师 健康。瘦身」表示自己也常吃隔夜饭菜,加热过的剩菜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不会流失,虽然维生素C、维生素B群等「水溶性维生素」确实会部分流失,「基本上还是值得吃」。关于隔夜饭菜,蔡医师提醒:「比起营养素问题,我们更要注意的应该是隔夜菜的卫生。」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过来抱抱我》。
蔡医师分享4个基本观念,首先,保存方式分为冷藏和冷冻。蔡医师指出:「米饭放在室温超过2小时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杆菌 (Bacillus cereus),造成食物中毒。」所以有饭菜吃不完,就要尽快拿去冷藏,别放在室温下太久。假如习惯一次煮一周的便当菜,需要保存比较多天,蔡医师建议:「隔天的便当放冷藏,其他的就放冷冻,更能防止细菌生长。」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过来抱抱我》。
冷冻当然也不是万能,蔡医师叮咛食物别冰太久,像是去年端午节的粽子就该丢了。妥善保存的隔夜菜要吃之前,蔡医师建议用「摄氏75度以上」高温加热,确保能杀死残留的细菌。加热后的隔夜菜就尽快吃完,别再长时间放置,蔡医师提醒:「如果闻起来或吃起来有异味,就不要太节俭了,赶快丢掉吧!」隔夜菜保存和再加热的方式都记得了吗?分享给家人互相提醒一下!
以前小编要将没有吃完的食物冰进冰箱前,家人都会提醒要放凉了才能冰,不然冰箱和食物都会坏光光,相信有很多人也听过这个说法,不过有医师指出这个观念恐怕过时囉!

示意图翻摄自martha stewar。
小儿科医师林哲民在脸书上发文表示,细菌在温度介于7~60℃之间都能快速生长繁殖,虽然食物加热的过程中可以杀死多数细菌,但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可就没那么好消灭了,因为许多毒素是很能耐热的。「食物制作或保存不当之下,细菌繁殖或是其生产出的毒素过多,食入人体便会造成食物中毒」。

示意图翻摄自engoo。
台湾食药署建议:「食物调制后勿于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夏天时 (室温超过32℃) 则勿放置超过1小时」。林哲民医师因此联想到过去民众常有个观念,那就是「食物要放到常温才能放进冰箱」,否则冰箱和食物都会坏掉。他坦言不能完全认定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只是以现在来看似乎过时了。

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
林哲民医师指出,以前的冰箱降温功能较差,放进热的食物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进而让其他冷藏食物加速细菌繁殖、容易坏掉。不过现在的冰箱瞬间降温能力都不错,他因此提醒「最好食物在50-60 ℃以上的时候就放进冰箱」,避免细菌增生跟产生更多的毒素。


翻摄自脸书 (Dr. Jimmy 林哲民医师)。
妈妈说得对:「东西趁新鲜就赶快吃完!」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