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同居共同分攤房租稀鬆平常,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有房屋所有權,錢的問題就會複雜化了。一位女卡友預計之後跟男友同居,這個計畫是由男友提出,地點是男方家買的房子。付房貸的男友認為要跟女友酌收2、3000元的房租,但女友聽了很猶豫。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unsplash
男友提議同居後要收費:「還是一個月酌收2,000~3,000 (元) 左右?」女卡友內心有點猶豫,「因為是你提說要不要跟你住」,她認為雙方是以結婚為前提交往,「繳房租很沒有人情的感覺」,提議水電費她來出。不過平常家裡水電費是男友媽負責繳,於是男友回答:「那你可能要跟我媽講一下。」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雙方進一步討論,女友提議不如改帳單地址由她來繳水電費,但男友婉拒,覺得他來問媽媽多少錢再報給女友就好。水電費討論完又有管理費每月2,400元,女友小有壓力但男友覺得還好,後來決議這筆雙方平分。女卡友實在有很多疑惑,於是上網請益:「關於同居要不要分擔房租?」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unsplash
Dcard感情板的前輩們一面倒勸她別同居:「若要付費 (不管多少) 都不要同居,因為妳會變二等公民,他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收妳很便宜的房租,妳要懂得感謝」、「你自己在外面租房就好了呀」。也有人嗅出不對勁:「付多少錢這個問題先放旁邊,叫妳自己去跟他媽媽說?誰的媽媽誰溝通這是最基本的吧,聽起來怕事又媽寶」、「你就當作水電一個月2,000給你男友就好。兩邊的問題都解決了!就只是名詞置換一下而已……這個也要問他媽?請問是他媽媽要娶你嗎?」如果你是原PO,會想去住男友家買的房嗎?

翻攝自Dcard
同居確實能快速看出雙方價值觀契合度。另一對情侶交往1年多開始同居,這天女友自己進浴室洗澡,還沒洗完就跑出來找男友,沒想到男友看到她的第一反應讓她瞬間清醒,決定頭也不回地搬走分手。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pexels
這位女友透過《靠北》系列臉書粉絲團怒斥:「婚前同居真的能看清一個人。」兩人在一起1年多,她知道男友很節省,但實際同居後她才知道男友不是普通的省。男友住在6樓公寓頂樓加蓋沒電梯,誇獎「頂樓可以曬衣服,下雨天可以留點水沖馬桶」。雖然房租只要6千,但頂加鐵皮屋只要下雨就會滲水,雨聲吵得她睡不著。此外,房間收訊差到「回個訊息要走到屋外」,夏天室內38度沒冷氣只能吹電扇。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同居第2個月時,女友洗澡到一半發現沒熱水,她衝出來問:「怎麼沒熱水了?我們不是用天然瓦斯嗎?」男友竟然理直氣壯回答:「妳洗太久了,我看著瓦斯表感覺心臟快停了。」女友不敢置信:「我才洗十分鐘,就十分鐘。」她當場收拾衣物下樓,「第一件事就是去美髮店洗頭」;回自己家後「點了三千多塊的海底撈外送」,接著把去洗頭和點大餐拍的2張照片傳給男友並封鎖他。

示意圖非當事地點,翻攝自pexels
極省男友讓Dcard感情板的卡友們目瞪口呆:「冬天關瓦斯、夏天頂加沒冷氣、房間沒訊號,當兵都沒那麼慘」、「哇有夠摳!摳得超沒人性,分得好」、「那他跟你同居是不是只是想省房間費」、「我前男友也這樣:洗澡超過15分鐘,要另外收費。夏天不能用熱水,衣服一個禮拜洗一次。有太陽光不能開燈,吸塵器一個月一次。夏天超過30度才能開28度冷氣,有自然風的話連電風扇都不能吹,熱水壺一天只能煮一次。我之前洗澡20分鐘,被他碎念一整天,隔天還傳訊息說今天洗澡記得看時間。同居不到一個禮拜就分手了」。如果你是原PO,能接受這樣同居多久呢?

翻攝自Dcard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