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書中預言,2025年7月5日日本將發生大地震。今年初,日本氣象廳也公布,南海區域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上升至80%。為什麼今年發生大地震機率會上升?中央氣象署公開圖解說明了。

示意圖翻攝自X (@OX__Market)
想知道地震機率,首先要了解「地震週期」。氣象署解釋:「這個時間週期是分析當地的古地震紀錄推算而來的。」研究人員會透過中大型地震的發生間隔估算地震週期,再結合斷層活動、地質調查,以及古地震留下的證據,透過統計模型計算未來一定時間發生地震的機率。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氣象署表示:「這些機率是根據大量研究與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測。」以南海海槽大地震週期為例,「距離上次地震的時間越久,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就會越接近 99.99% (不會到 100%) 。像是圖中的2013年 (橘黃線) 的地震機率約在70%,但到了2025年 (綠線) 已到達 80%。」

不過氣象署也強調:「地震週期只是分析地震發生可能有規律的切入點之一,不代表大地震會在預估的當年發生。地震機率也只是個預估值,提供我們作為防災政策的科學參考依據。」雖然沒有人可以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積極準備,氣象署提醒日常就能做好固定家具、建物抗震的檢查、演練地震避難等防災措施。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