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怵目驚魂28天》:死在夢裡的,都是我作過最美的夢

《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的開場是這樣的:傑克葛倫霍(葛倫霍)飾演的高中生唐尼達可(Donnie Darko)在一片無人之地醒來,睡眼惺忪騎著腳踏車回家,他又夢遊了。此時片名亮出,英國七八零年代重要後龐克(Post-Punk)樂團 Echo and the Bunnymen 名曲〈The Ki

November 5, 2020
選擇語言:
TEEPR原創
採訪報導
綜合報導
編譯
特稿

《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的開場是這樣的: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飾演的高中生唐尼達可(Donnie Darko)在一片無人之地醒來,睡眼惺忪騎著腳踏車回家,他又夢遊了。此時片名亮出,英國七八零年代重要後龐克(Post-Punk)樂團 Echo and the Bunnymen 名曲〈The Killing Moon〉隨之響起。時間是1988年 10 月,唐尼來自維吉尼亞州中洛錫安(Midlothian,片中改名為 Middlesex)的寧靜郊區,人們內心深處的躁動不安彷彿都被唐尼像海綿一樣吸走了,此時歌詞唱著 “Fate / Up against your will / Through the thick and thin / He will wait until / You give yourself to him”(「命運阻擋了你的意志力,薄或厚重的屏障它都能穿過,會一直等待你,等到你屈服為止」),唐尼回到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貼在冰箱上的字條:「唐尼又去哪了?」,母親正讀著史蒂芬金的《牠》(It),我想任何經歷過叛逆青春的觀眾都會被這段開場引起共鳴,特別是成長於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你。

 

《怵目》也是少數導演剪輯版(Director’s Cut)比戲院上映版(Theatrical Cut)遜色的案例,主因在於編劇/導演李察凱利(Richard Kelly)版補充了不少讓電影更直白的敘事,例如時不時穿插時空旅行學者史派洛(R. Sparrow)撰寫的書籍〈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頁面,主張我們同時身處兩個宇宙、這世上分為三種人。儘管這些線索使理解《怵目》的過程更加容易,那些塔羅牌式寓言般的文字令我想起國片《相愛的七種設計》不時打出廣告詞的方式,有些戲謔,可惜那些文字剝奪了《怵目》裹上一層神秘面紗的魅力,那種感覺有點像大衛林區(David Lynch)決定將 DVD 背面的十條線索放進《穆何蘭大道》(Mullholand Dr.),或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決定為《天能》(Tenet)置入額外 30 分鐘的解釋性戲碼。

廣告1

 

另一原因在於片頭曲從〈The Killing Moon〉換成了澳洲 Jangle Pop 名團 The Church 的〈Under the Milky Way〉,這對於像我這樣透過《怵目》認識 Echo & the Bunnyman 的影迷來說,它自然是不可侵犯的一部份,儘管導演的最初選擇就是 The Church,因為電影最初籌備時無法取得該團版權因而使用 Echo & the Bunnyman 的曲子,這裡我們只能尊重導演的偏好;至於片中的世界觀與時空旅行已有許多人提供鉅細靡遺的分析,我想稍提本片涉及「超級英雄」題材的部分。

 

唐尼是位拒絕踏入大人世界的叛逆青年,以同子音作開頭的姓名 Donnie Darko 令人聯想起 Peter Parker(蜘蛛人)、Bruce Banner(浩克)、Susan Storm(隱形女)一類的超級英雄名,事實上唐尼確實擁有超英般的能夠可以挽救未來,問題在於他不確定自己的世界是否值得拯救,一如片中他與初戀對象葛城(Gretchen Ross,珍娜馬隆 Jena Malone飾)一起觀看的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唐尼終能體驗他理想中的自己:討伐霸凌他的人、與愛人擁吻、揭穿「心靈導師」吉姆(Jim Cunningham)的虛偽面紗,最後在詭異兔人的協助下,扭轉乾坤拯救他所關心的世界。

廣告2

 

好在唐尼的心理醫生不像《小丑》(Joker)亞瑟那位都沒在認真聽他訴說。你可以把唐尼的歷程解讀成心理疾病所致,也可以歸咎於片中的穿越時空機制;《怵目》最令人激賞之處,在於描繪唐尼成為暴君的可能性,他的信念往往在一念之間,隨時可能走偏,但尾聲作出的選擇既充滿希望又悲觀:他勇於接納自己的死亡來保全自己關愛的人們,從容赴死的身影令我想起高中時期選擇結束自身性命的友人,也許他們深知自己的缺席才能成全更美好的世界。

 

《怵目》也闡述了我們這世代年輕人與老一輩保守派的辯證:唐尼的其中一名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吉姆那粗製濫造的心靈啟發錄影帶後告訴眾學生,你們的所有行為皆可歸類在「恐懼」與「愛」兩個極端,唐尼對此嗤之以鼻,老師你怎麼能夠將人的行為簡單化,將二分法加諸在我們身上?諷刺的,唐尼整部片的歷程完全可形容為愛與恐懼間的拉扯,他確實只能在兩者間作出抉擇。《怵目》解構了看似陳腐的長輩箴言,最後作出一針見血的見解,這讓我想到鍾孟宏導演的《陽光普照》,一樣重新詮釋「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如此空泛的生命小語,賦予它全新的解讀方向。

 

以往不會隨便推薦人看《怵目》,他之於我有極其私密的共鳴,特別是尾聲 Tears for Fears 名曲〈Mad World〉唱道「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 I find it kind of sad /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 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cause I find it hard to take」("說來可笑又可悲,在夢裡死掉的夢,都是我做過最美好的夢;我很難跟你分享,因為我自己都很難承受")簡直直搗心坎,整部片的選歌都是。這是一部能勾起你青春期所有憤怒與徬徨的電影,準備好了再面對它吧。

 
贊助影片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

著作權聲明:非法抄襲網站請注意,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 編輯撰寫,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本網站之文字敘述、圖片、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微改標題、圖片、前段,仍然抓得到!
分類:影評
加入粉絲團! 影評/《怵目驚魂28天》:死在夢裡的,都是我作過最美的夢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
廣告
廣告